(寰宇剪影)從南歐山火說地中海形氣候  海浪

今夏,南歐諸國的氣溫,多次突破攝氏四十度,持續的高溫乾燥天氣,引發山火。新聞說:許多地區的山火,仍未受控。

歐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區的氣候,都是夏天乾燥炎熱,冬天濕潤寒冷,與澳門所在的東亞地區,乾冷濕熱的氣候,剛好相反,故夏季常有山火肆虐。近年極端天氣頻發,氣溫屢創新高,導致山火一發不可收拾。其中,西班牙雖然濱臨大西洋,但夏天仍是乾燥少雨,西班牙如斯親近海洋,為何仍得不到海洋的滋潤呢?答案就需從「恆星風系」說起了。

所謂「恆星風系」,是由於太陽照射地面不均勻,赤道附近多,而兩極地區少,以及地軸傾斜,與黃道面的夾角呈二十三度半,所以,太陽的正照點並不固定,太陽正照,產生熱空氣流動,又受到地球自轉的影響,形成一系列有規律的風,吾人統稱之為「恆星風系」。

我們假設地球是一個光滑的球體,當太陽正照赤道時,空氣受熱膨脹,形成上升流,升至平流層後,氣流分成兩支,向兩極流去,到達回歸線附近時,又分成兩支,一支繼續向極地流去,另一支則沉回地面,形成回歸高壓,因為是下沉氣流,致令回歸線附近地區,大都是乾燥少雨的荒漠地帶(華南地區除外),氣流回到地面後,又分作兩支,分別向南、北兩面流去,受地球自轉偏向力影響,向低緯度流去的,在北半球,形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則形成東南信風;向高緯度流去的,在北半球會向右偏移,在南半球則向左偏移,轉為西風流,形成中緯度(三十五至六十度)地區的西風區,(流向兩極的一支從略),這就是恆星風系的最基本概念。

可是,太陽正照地球的地點,因地球的傾角,導致天天不同,每年在兩回歸線之間,不斷移動。北半球夏季時,太陽北移,正照北半球,南回歸高壓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也北移,越過赤道,轉成西南風,從乾旱炎熱的非洲大陸,吹向南歐,令該區夏天的天氣,炎熱乾燥;近年全球氣溫上升,南歐的氣溫,屢創新高,導致山火頻仍,釀成大災。

及至北半球冬季,太陽南移,正照南半球,北半球的西風帶南移至中低緯度的西歐、南歐及北非一帶,西風來自大西洋,帶來海洋空氣,氣候濕潤寒冷,多雨雪天氣,故南歐的雨天,多集中在冬季。

除了南歐、地中海沿岸地區之外,不少大陸西部沿岸,濱臨大洋的中緯度地區,如澳洲西部,西澳大利亞西南沿岸、美國加州南部的洛杉磯附近等,氣候皆為冬天濕冷,夏天乾熱。凡此類型氣候,均被稱之為地中海型氣候。

 由於地球表面並不平坦,恆星風被陸地的高山所阻,路線轉向而形成各種各樣的天氣。在亞洲大陸,有龐大的高原及山脈,故恆星風對東亞的影響輕微。澳門位於東亞,冬天乾冷,夏天炎熱,多雨潮濕,體感溫度特高,令人整天揮汗如雨,極不舒適,但山火的危險就很低,兩種氣候,孰優孰劣,就見仁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