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傳真)社區更需防騙大使 李倩恩
澳門的一些大學,在詐騙案件時有發生,被騙學生深受其害之後,可謂痛定思痛,於近期與澳門警方合作,於大學校園開展防詐騙宣傳、講座,還挑選出學生代表,充當防詐騙大使,以期能達到預防及防範的效果。
其實,澳門的社區更需要防詐騙大使。畢竟,大學師生在血淋淋的案例面前,更易看清事實和接受教訓。那些被詐騙的新聞報道,張貼在大學校園,或者輪流在師生之間傳閱,多少能讓他們產生警惕之心與防範之意識。而社區的長者及家庭婦女們,文化水準有限,甚至識字也不多,還往往比較固執,更容易受詐騙分子蠱惑、恐嚇。
有一些長者或者家庭婦女,動輒幾十萬元,甚或幾百萬元被人騙走,已經不是個案。尤其是所謂「公檢法」之類的電話鬧劇,更是在澳門頻繁反復上演和出現。受害者總是輕易被騙子嚇倒,乖乖按對方要求轉帳,把自家的錢財拱手相送。
雖然澳門的基層,遠沒有內地那般比較嚴密的組織機構,澳門的街坊總會及其下轄分支機搆,也是屬於社團性質,而非官方組織。但真正要發動民眾,宣傳防範詐騙的方式方法,識別詐騙分子的伎倆,相信還是有辦法可行。
遍布澳門的街坊互助會,以及街總社區服務站,這些地方,多能召集那些閒賦在家的長者與家庭婦女們,再通過多種方式,例如小品、短劇等,通過防騙大使生動形象的演出,增強他們的防騙知識、脫騙技巧。
通過全社會的不懈努力,一定能把詐騙分子的囂張氣焰打下去,讓詐騙分子無所遁形,露頭就被識破,還澳門一個朗朗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