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春希望推動議員走出議會 助議會更廣泛聽取社會意見

 【特訊】新任立法會主席張永春強調,議員不是簡單的「舉手通過」政府提案,更不是「橡皮圖章」。並希望推動議員走出議會,深入社區,了解社情民意,協助議會更廣泛聽取社會意見。

 政府在九月底突然突佈任免張永春的行政法務司司長職務,並委任張永春為第八屆立法議員,本月十六日新一屆會期正式展開,首次以官委議員入立法會,雖然屬新丁,但獲全體議員卅三人全票贊成當選立法會主席,更是回歸後首位官委議員獲選立法會主席,而過去第一屆至第七屆都是由間選議員獲選立法會主席;分別是曹其真、劉焯華、賀一誠及高開賢。

 回歸前已開始擔任公職並超過廿多年的張永春,突然「轉跑道」。他昨日接受傳媒訪問時坦言,擔任立法會主席,感覺是身上肩負的責任重了,從公共行政部門轉到議會工作,角色確實有轉變,但不算太大。他認為立法會與特區政府之間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監督又有配合,議會及政府的目標是一致,就是共同為特區居民福祉作出貢獻。

 他重申,會充份發揮過往在公共行政和法務方面的工作經驗,促進行政和立法之間的良性互動,盡快熟悉立法會的運作,嚴格依據法律與議事規則,恪守職責,並遵循行政長官對新一屆立法會提出的三點期望,進一步發揮政治引領、立法監督及關鍵橋樑作用,履行好立法會主席的職務。

 張永春提到,今屆立法會在新舊交替上展現了全新的局面,卅三位議員中有十五位新任議員,其中十四位是首次擔任議員,八零後的議員亦有八位。來自科技、新興產業等領域的青年晉身議會,為議會注入新動力,同時,議會亦要創造條件,協助他們快速提升議政論政能力。

 他稱,立法會會向新議員提供基本的培訓,包括講解《議事規則》、《議員章程》,幫助新議員了解立法會運作,尤其是議會的工作流程,議員的義務和權利。

 另一方面,亦會推動議員走出議會,深入社區,聽取意見,了解社情民情,特別是新議員,當中不少來自不同界別的年青人,希望他們協助議會更廣泛地聽取意見,特別是青年人的聲音,共同推動議會在審議法案時,向特區政府提供更貼地氣、具建設性的意見。他還提出,在新一屆的立法會工作上,希望可以將相關工作做得更好,例如,針對一些重大法案,以及與民生關係密切的法案,會推動立法會的法律顧問團和政府提案部門作前期溝通,為後續法案提交立法會審議做好技術性準備工作,減省文書往來及審議法案時間。

 就立法會監督政府和配合政府問題上。張永春表示,在立法工作上,對於政府提交的法案,議員不是簡單的「舉手通過」,更不是「橡皮圖章」,而是透過同政府的密切溝通,從立法原意到立法技術上,對法案做出完善,使法案在成為法律後,能真正解決問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在監督工作上,議員不僅是指出政府施政存在的問題或反映界別的利益訴求,更應致力提出具建設性的、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協助政府在具體條件許可下尋求最佳的處理方案,配合特區政府施政,議會及政府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共同為特區居民福祉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