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商業論壇」舉行 探討AI浪潮下商業變革等

 【特訊】二0二五年九月五日至六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商業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澳門舉行,一場嘗試回應追問的深度對話就此展開。逾三百名學者、專家、行業代表與高校師生彙聚於此,通過主旨演講、專題探討、圓桌對話等多元形式,探討人工智慧浪潮下的商業變革、教育轉型與職業形態重構等前沿問題。

 論壇由北師香港浸會大學與香港浸會大學聯合舉辦、兩校工商管理學院攜手承辦,以「智慧時代下商業與博雅教育的展望」為主題,聚焦智慧時代的商業、行業發展、商科教育與研究三大核心命題。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余俊在論壇上指出,人工智慧在商業研究中扮演越來越關鍵的角色:大規模處理資料、揭示變數間更深層次的模式和複雜關係、實現自動化決策、減少人為偏見、實現個性化與創新。

 人工智慧亦正深刻重塑會計行業。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指出,AI通過快速處理海量資料,使會計師能從繁瑣的日常任務中解放出來,更專注於戰略諮詢、道德決策和高價值分析等職能。

 AI對行業的變革性影響,正從降低成本、優化資源配置向開拓增長、賦能產業全鏈條、激發全新價值轉變,並將對經濟社會長期運行邏輯帶來更全面、系統和深刻的影響。在這一背景下,商科教育也亟待轉型,以回應時代對人才能力的全新要求。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主管EMBA與IMBA專案)沈海鵬分享了其所在團隊的最新發現:人類平均創造力與當前頂級大語言模型相當(均為七十九分),但人類個體間的差異遠大於各模型。創造力強的人可能達到九十分以上,有些人則低於四十分;而AI的「創造力」因為是對人類資料的學習結果,所以趨於平均化。

 傳統職業正經歷重心轉換,新興職業因AI而生,人機協作已成必然之勢。因此,使學生掌握應用AI的能力,並重點發展他們相對於AI的獨特優勢,成為未來教育轉型的關鍵所在。

 人工智慧浪潮加速奔湧而來,作為一所創新的博雅型大學,北師港浸大已有行動:二0二一年已開設人工智慧專業,今年四月更成立博雅智慧學院,旨在融合博雅教育與人工智慧技術。

 今年九月,博雅智慧學院迎來首屆一百二十名新生,他們將分別進入「智慧商業領袖+N」「數字全球傳播+N」「數學+N實驗班」「計算媒介+N」四個專案,學習成為具備跨學科知識、創新思維及倫理責任感的新時代人才。

 而針對教育界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不匹配的普遍現狀,博雅智慧學院將通過搭建跨學科教師團隊、大量引進業界導師等方式強化師資支援,致力為學生自主發展提供充足的應用場景與實踐機會。

 未來的商科教育,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而是人與AI共生能力的培養。其路漫漫,但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