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十一日電】(記者趙建華)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十一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六月底,全國有一點三三萬戶資源回收企業向一百六十七萬名自然人「反向開票」,開票金額五千一百五十二億元(人民幣,下同),開票五百一十一萬份。「反向開票」政策在助力「兩新」政策落地、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等方面,積極效應不斷顯現。
「反向開票」是指,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向資源回收企業銷售報廢產品,符合條件的資源回收企業可以向出售者開具發票。二0二四年四月二十九日起,為配合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中國稅務部門明確在資源回收行業實施「反向開票」政策。長期困擾資源回收行業的「源頭票缺失」難題得到有效解決,推動資源回收企業「收舊」無阻、「換新」暢通。
安徽蕪湖一家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公司的財務負責人吳兵林介紹,「我們拆解的報廢車散件可供給集團內備件公司,通過再利用減少新部件生產的資源消耗;廢鋼、廢鋁等再生資源銷往鋼鐵冶煉企業,助力減少礦山資源採伐;車輛電池輸送給集團內電池回收利用企業,實現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與資源最大化循環。」在政策支持下,一年多來,公司纍計向四千餘名自然人「反向開票」,開票金額近八百萬元,預計今年公司報廢車拆解處理量將達到兩萬台,增幅超百分之一百。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王健表示,「反向開票」政策的推廣,有效解決了資源回收企業長期以來缺少「第一張票」,既無法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也難以獲取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據這一行業「痛點」,鼓勵更多企業和個人參與廢舊物品回收,支持「兩新」政策落地,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浙江寧波一家處理建築裝修廢料的公司財務負責人何俊濤介紹,「反向開票」政策允許企業作為開票主體向上游散戶開具收購發票,「散戶交投──企業回收──加工再生──市場銷售」鏈條暢通。如此,不僅提升了建築裝修廢料的資源化率,還帶動了上下游協同。例如,環保磚的生產降低了對天然砂石的依賴。「反向開票」政策實施以來,公司銷售的廢舊物資同比增長超過百分之五十八,提升了企業發展活力,讓循環經濟的「齒輪」咬得更緊、轉得更快。
推動廢舊物資回收的同時,「反向開票」政策的實施對廢舊物資的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也起到了支持作用。廣西一家回收拆解各類廢舊家電的公司環保信息部副經理蔣嚴華介紹,「反向開票」流程順暢,公司財務成本降低,省下來的資金可以用到資源深加工上。公司對拆解下來的鋼、鐵、鋁、銅、玻璃及稀有貴金屬等可利用的資源進行分類儲存,深加工後重新應用於汽車、電器、家居裝飾的製造,對廢舊物品的利用率達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在政策引領和市場推動下,中國回收體係日益健全,推動廢物回收、拆解、再利用產業鏈條「轉起來」。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中國國內報廢汽車回收量達二百七十六點七萬輛,同比激增百分之六十五;規範拆解的廢舊家電超過七百萬台,增長百分之二十五;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量以百分之七十的同比增速領跑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