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清甜)也談「高中雙休制度」  初航

最近,全國多地逐步推進落實普通高中雙休制度,引發了不少的討論。

這項本身讓高中生勞逸結合,拓展課餘活動的正常舉措,旨在為青少年「減負鬆綁」的善意政策,有些家長卻憂慮重重,認為「雙休會壓縮本就緊張的學習時間」,「高中雙休」怎麼就成了家長的「煩惱」?背後折射出的是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沉重現實。

這絕非危言聳聽。根據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數據顯示:每七個青少年裏,就有一個可能正在面臨抑鬱風險。

是的,青少年不快樂,還常被誤解為成長的陣痛。眾所周知,雙休雖至,應試引擎未熄。不少學校通過壓縮課程、布置海量「隱形作業」維持學業強度。當週末淪為「換地學習」,青少年長期緊繃的神經必然會持續磨損心理韌性。

另外「提分才是正經事」的集體認知根深蒂固。家長將雙休視作「彎道超車」良機。傳統親子溝通模式在學業高壓下失效。家長常以「我們當年更苦」否定子女情緒,當情感需求被斥為「矯情」,心理問題自然被系統性地消音,導致不少青少年遇困擾時選擇自我封閉,休息日本該彌合的親情紐帶,反因教育焦慮更顯脆弱。

高中雙休制度像一枚探針,刺破了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體系的千瘡百孔。是的,我看要真正實現政策善意,還得在「學業減負」制度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