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恆)書法創新的小眾   無心

前不久,一名在大學書法專業任教的書法名家辭世,書法界業內有一些人發文表達追思。

但我觀察,這種發文追思的人還是書法界的極少數人,並非像有些人說的那樣這位書法名家給書法界深刻影響。

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位書法名家所寫的書法是小眾書法,也就是一般人稱為「醜書」的書法作品。

但這位書法家因為是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所以他在書法理論界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比如他說的「變文本為圖式,變閱讀為觀看」,我理解的意思就是,把書法過去為文本而寫,變成一種書寫圖式的表達,這裏的圖式我覺得也可以理解為圖像;把書法的首先是供人們閱讀,變成一種對線條表達的觀看。

這種對書法的新理解,新定義,明顯就與傳統的書法定義內涵完全不一樣了。

支持這種觀點的人有,大概這可能也是某種創新吧。

我想這種認識也是有現實基礎的,可能隨着人們對漢字書寫的時候越來越少,甚至用筆越來越少,普通人用毛筆更是不可能,而只靠鍵盤、手指輸入漢字,甚至是用聲音輸入漢字。總體來說人們使用毛筆的時候越來越少,所以漢字的書寫功能越來越沒有機會場合表現,毛筆書寫降落成純粹的某種個人愛好。

我當然沒有這種專門從事書法藝術研究的人這樣理論功底深厚,但我目前的思考覺得這種過於脫離書法傳統的創新還是屬於小眾化。

比如,我想,就是他這種理論很有市場,假如一個人要學習這種書法,他以甚麼書法字帖來引導呢?

或者這種理論就毋須書法字帖引導,完全依靠自己的天賦和想像。

與其這樣,我還不如去學習繪畫比較好。

因為這樣線條的創意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毫無美感,不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