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萬象)德漢學家:彈指間愛上神奇敦煌 任延昕 張文靜

德國漢學家吳漠汀是個「中國通」,從他的譯著就能看出他對中國文化的熟悉和熱愛。他是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首部完整德文譯本的譯者之一,還曾翻譯魯迅、巴金、錢鍾書等中國現當代作家的大量作品。他曾去過中國很多城市考察、學習,但造訪中國西部的甘肅省敦煌市,卻是人生第一次。

近日,吳漠汀來到敦煌參加第四屆文明交流互鑒對話會。在短短幾日的行程中,他與來自日本、韓國、美國、泰國等不同國家的學者就文明交流的話題分享觀點。

「敦煌是一座被沙漠環抱的綠洲城市」「敦煌擁有豐富多彩的藝術寶庫和文化遺產」「敦煌文化是絲綢之路多元文明交流融匯的結晶」……來之前,吳漠汀對此行做足了功課。

親眼所見遠勝聞名。來敦煌後,當眼前的景象與書上各種描述相互呼應,那些字句彷彿從腦海中躍於眼前,令吳漠汀深感震撼。

尋訪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他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洞窟壁畫裡文化元素的多樣性俘獲了他的心,同樣啟發著他。

在有著「萬神殿」之稱的第285窟裡,壁畫中既有西方神話中的阿波羅和狄安娜,也有中國神話中的伏羲、女媧;既有來自印度佛教的飛天,又有中國道教的羽人。

吳漠汀說,正是文明的碰撞交融,才孕育出了如此盛大輝煌且流傳千年的文化奇跡,讓不同文明在小小的洞窟中和諧共生。

跨越千年,在這場對話會上,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仍然能從敦煌汲取包容共存、交流互鑒的智慧和力量。

「敦煌是個了不起的地方。在全球範圍內,很少有這樣的地方擁有如此深遠的文化影響力。」吳漠汀在中國工作和學習30多年。但他初遇敦煌,彈指間便愛上了這裡,「這是敦煌的魅力,這是多元文明的魅力」。

38年前,吳漠汀在家鄉明斯特市舉辦的一場詩歌朗誦會上,被一首中文詩歌吸引,由此開始了解中國。後來,他奔赴北京大學求學,走上中國文學的研究之路。

多年來,因為工作的關係,吳漠汀頻繁往返於中德兩國之間,致力於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

如今,從他執教的湖南師範大學出發,一路向西,來到2600多公里外的敦煌,他有了新的思考,「數字化時代背景下,人類如何更好地進行文明交流互鑒?」

短暫的敦煌之行給出了答案。「多極化的世界需要我們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面對差異。彼此對立絕非良策,攜手合作才能塑造未來。我們要用好技術優勢,深化國際學術合作,推動實現真正的文明交流互鑒。」吳漠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