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傳真)莫讓「低級紅」寒了人心   蟲不語

這幾天,一塊被小朋友不慎遺失的兒童手錶,一通打給12345(內地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的求助電話,兩個冒着酷暑在八噸垃圾中大海撈針的環衛工,幾大元素串起了熱搜新聞「環衛工翻八噸垃圾幫遊客找兒童手錶」,引發軒然大波。

這邊廂,面對傳媒採訪,山西省大同市城管局一名負責人表示「不能說值不值,老百姓有需求,我們肯定去做」,乍一聽有點暖心;那邊廂,環衛工人在垃圾堆中徒手翻找超四個小時,汗水混合着惡臭的滋味無需多言。若沒有強烈對比,或許家長笑稱「這次在大同的旅遊是非常幸運」的「正能量」報道,又能為當地外宣加分,但事實卻令一眾網友心寒——高溫下如此折騰基層勞動者,難道不是浪費人力?他們怒言:「請局長帶着辦公室公務員去找」「既然能看到定位,就該家長帶孩子去翻垃圾,而不是麻煩環衛工人!」

小朋友在旅行中遺失物品,本是再平常不過的小事,智慧的父母會借機進行「應當如何保管財物」的成長教育,畢竟「吃一塹長一智」。然而,這對家長不願為孩子的過錯買單,而是根據手錶定位「求助」官方,終以環衛工人的艱辛付出挽回經濟損失,並收穫一波網絡罵名。雖有報道稱,翻找途中家長曾說過放棄,但事件仍以找到手錶告終,且負責人婉拒了家長感謝環衛工人的紅包。

這對家長被網友稱為「巨嬰」並不過分,畢竟他們只想「不費吹灰之力」拿回遺失之物,卻從未換位思考如此要求會給他人帶來甚麼——高溫天氣,在惡劣環境下搜索四個多小時,環衛工未中暑或受傷已是萬幸。平心而論,能拖家帶口外出旅遊的家庭,絕對有新買兒童手錶的能力;反倒是,基層環衛工通常年齡偏大且家庭經濟困難,選擇在風吹日曬中艱難謀生實屬無奈,因此在面對「上級」安排的額外任務時無力反抗,唯有犧牲為數不多的休息時間來服從。試問,在巨大垃圾堆中尋物數小時,換做你我誰會心甘情願?基層打工人「有苦不敢言」的辛酸,絕不應成為極少數管理者「慷他人之慨」的底氣。

其實,當地報道這件「暖新聞」之初衷,想必是為了展示對群眾(遊客)需求的重視與超強執行力,在展現公僕精神的同時,樹立良好旅遊形象,孰料用力過猛。雖不清楚細則,但政府部門調動公共資源應當遵循制度與原則,切忌把握過「度」。正如網友所說,此舉若用在幫聽障人士尋回「人工耳蝸」,或其他必須與時間賽跑的緊急情況時,定能收穫與預想一致的社會反應,否則便是對公共資源的浪費,甚至成為「低級紅」案例,引發輿情。最終,人民日報官方微博亦介入報道,當地城管局負責人接受採訪時表示:「此次事件對工作有促進作用,坦誠接受老百姓的批評,下一步會對環衛工人有一定獎勵」。對於後續獎勵之表態,不少網友認為合情合理,畢竟環衛工付出了大量額外勞動,且費用應由提出需求的家屬承擔,如此方可最大程度避免對公眾資源的浪費。

事已至此,對涉事方也不必過多苛責,正所謂「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換個角度來看,若該事件能啟迪更多人學會換位思考,喚醒擔當意識,那也算得上一堂有價值的公開課。

值得欣慰的是,全國不少城市都為基層勞動者大開方便之門。例如,開設驛站,提供飲水、餐食加熱服務與休息空間;遇高溫天氣,不少企業會主動送去降溫防暑品慰問,感謝勞動者的付出。如此善意,讓我們生活的城市不僅有高度,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