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言)原色 承鈺
近期日本一名小學一年級女童的粉彩畫引發熱議:女童的畫作裏,兩隻黑色海豚在水面下游動,身體曲線飽滿,姿態靈動。老師卻質疑「海豚不能畫成黑色」,要求重畫。女童堅持己見,母親詢問後才得知:「從海底看上去,海豚本來就是黑色的呀。」
這個充滿童真的觀察,讓母親恍然大悟──孩子用畫筆捕捉的,是成年人早已忽略的視角:當光線從海面投射,水中仰望的海豚背自然呈現深色,而女童甚至細膩地畫出了海豚身後的光影層次。美術老師執著,但母親則選擇尊重女兒的創意。這幅作品被分享到社交平台後,不僅收穫上千網友點讚,更被評價「比海洋藝術家拉森的作品更動人」。
那女孩的母親在Threads上寫道:「讓孩子自由創作,才是對想像力的尊重。」這番話觸動了無數網友,有人感慨:「我們早已習慣用固有的『海豚是藍色』的認知畫畫,卻忘了真實世界的多元視角。」
這事令我想起十多年前日本一則公益廣告:小男孩在繪畫課上反復塗黑畫紙,老師與家長皆困惑不已,直到護士發現,那些黑色碎片拼起來是一條巨大的鯨魚。兩則故事如出一轍──孩童用獨特的觀察與表達,挑戰着成人世界的既定框架。
成年人總在不經意間用「標準答案」框住想像力,卻忘了世界的豐富性正源於視角的多元。正如那幅黑色海豚畫所揭示的:當我們放下預設,才能看見孩童眼中更生動的世界──那裏沒有「應該的顏色」,只有「真實的感受」,而這正是創造力與進步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