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夜的皮克斯動畫《元素大都會》,就像要在地震預言過後卻仍然動盪不安的全球局勢,提醒人類依然可以手握希望之源,共同繪畫一幅關於差異共存的和諧圖景。色彩繽紛和生動有趣的人物構成了視覺上的盛宴,別具深意的故事內容則混合出一劑也許能解決當下緊張地緣政治關係的解藥。當現實世界中水火不容的比喻已成為國際關係的常態,《元素大都會》卻大膽提出:各個不同元素之間不僅能夠和平共處,更能通過相互理解與尊重,創造出超越自身限制的可能性。
在一個由火、水、土、氣四大元素組成的奇幻大都會裡,元素居民因為物理特性的差異而架構了充滿隔離的社會。主角小焰和韋滴在各自不同的環境中成長,二人從互相排斥到逐漸理解彼此,從否定對方的性格與觀點,到學會欣賞固中的長處和接納,最終發展出深厚的情誼,透過激發內在潛力,在互補中產生過往從未有之的能力,成功共同解決了元素城市的危機,藉著包容和支持,讓差異產生的衝突在理解中得以消除,最後更轉化為解決問題的關鍵。譬如小焰的火焰能夠煮沸韋滴的水體產生推進力,這是單靠火力或水力都不可能達到的效果,也比喻著不同文明間的合作,著實能夠產生任何一方都無法獨自達成的解決方案。「差異互補」的潛在能量──正是因為不同,所以才能共同創造出超越性的可能。
皮斯克電影對夢想的頌揚仍是充滿著堅持,《元素大都會》則進一步對長輩的期望加入了探討。小焰對玻璃工藝充滿著的熱愛,但卻與父親的期望有所衝突,就在未能突破家族束縛的困境時,小焰的藝術天賦在與韋滴的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發揮,也反映出不少個體價值的實現往往都需要跨越邊界的交流。小焰最終獲得父親的認可,印證了傳統與創新之間並非二元對立,達成和解也非絕不可能。《元素大都會》亦大膽對「混種」的可能性進行了探索,小焰與韋滴的互動產生蒸氣,打破了二人對既定價值的認知、也是對各種形式的純粹主義意識形態的挑戰。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激進的民族主義、排外獨大的思維不可能再任由它肆意破壞和諧共融的社會,歷史一再證明,文化的活力正來自於交流與融合,而非隔離與純化。電影中蒸氣的形成過程暗示:真正的創造性突破,往往發生在不同元素的接觸邊界,而非各自的中心地帶。
在電影的尾聲,元素城市開始拆除那些物理和心理的隔閡,不同元素居民嘗試著以前不可想像的互動方式。當火與水都能找到共處之道,靈巧的人類又怎會有不可能達成的理由?在全球危機日益加深的當下,人類正是迫切需要這種跨越界限的想像力──是為了逃避現實,而是為了改變現實。《元素大都會》最終告訴大家,在理解與尊重的熔爐中,差異不僅不會消失,反而會熔鑄成新的可能性,共贏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