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千年漆器安徽博物院展出  張強 付敏

 「大漆——江南漆器藝術與傳承」展六月二十八日在安徽博物院開展。

 遊走的鳳鳥、舒卷的雲氣、螺鈿的霞光……本次展覽共展出近三百件展品,以「風華」「重生」「回響」三個篇章展示東方大漆之美。其中,一級文物十五件,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三件。

 展覽現場,安徽博物院鎮館之寶——元代「張成造」剔犀雲紋漆盒尤其引人注目。該漆盒表面呈現紅黑相間的分層漆色,採用剔犀技法雕刻七層如意雲紋,刀法圓潤流暢,漆層緻密瑩亮。

 安徽省馬鞍山市三國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館藏的犀皮黃釦耳杯和季札掛劍圖漆盤均被列入禁止出境展覽文物,此次在安徽博物院展出,備受關注。

 本次展覽策展人、安徽博物院文博館員何倩介紹說,犀皮黃釦耳杯是迄今發現最早的犀皮漆器,其正面塗有黑漆,背面黑、紅、黃三色交織,杯體紋飾線條流暢,層層圈紋展現行雲流水般的自然之美。季札掛劍圖漆盤髹紅、黑兩色漆,花紋精美,講述了春秋時吳國的季札在徐君冢前掛劍致祭的歷史故事。

 大漆又稱生漆,是從漆樹上採割的一種乳白色純天然液體塗料,具有耐腐、耐磨、耐酸、耐溶劑、耐熱、隔水和絕緣性好、富有光澤等特性。由於漆器保管對環境要求苛刻,大多數時間它們在庫房裡,難見真容。

 據何倩介紹,考古實證中國是第一個使用大漆的國家,目前已知最早考古實物為浙江井頭山遺址出土的漆木器,距今八千多年歷史。

 何倩說,長三角地區集聚了蘇州、揚州、溫州等傳統制漆中心,髹漆技藝多元且具地域特色。◇(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