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社區消費大奬賞來到尾聲,憑藉鼓勵消費抽取優惠券於週末週日留澳消費,起着槓桿效應,拉動內需,展現有能力者多花費推動社區經濟展現活力,是個多付出、多收穫的好法子。至於是錦上添花,抑或雪中送炭,得看每個人的能力,又或是否具備信心能力。
同一天空下,人總會有千差萬別,對此,可見同一政策措施,並不能「萬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為此,便得謀劃政策措施所要達成的目標,以及能受惠的群體。何況,「特事特辦」也是補好「短板」,服務弱勢的「補救」手段,只要這條「底線」設定好了,足以救助最底層一群活得有尊嚴,那麼,其他的惠民措施以普惠形式雨露均沾,便看受惠者能力,設若能力較大,能夠多消費而多享用奬賞優惠,再自然不過。
如果說,澳門特區居民享有不少惠民措施,在如斯低稅制地方,可以媲美西方發達經濟體的福利,相信不算是誇大言辭。固然,經歷疫情衝擊,元氣還未恢復,有賴政府「鬆手」多推出惠民措施,乃至普惠措施,以期紓解基層困難,也是因應特定情況下社會的普遍心態。但是,設若採用「通派」人人有份,又或如消費大奬賞針對消費群體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能力,營造「槓桿效應」,便會是截然不同的施策效果,在表象上類同卻結果有差別下,相信,才是政府抉擇的考量。
想想,社區消費大奬賞的推動大家多消費多享優惠措施,是經過再次優化的短期惠民政策,當中更強調「有能力」者多消費,爭取更多優惠促進於週六、週日留澳「花費」,這種「錦上添花」又能「雪中送炭」兩全其美手段,值得大家考量,從善用公帑,調動社會積極情來調撥社會資源形成合力加大消費的選項,對澳門而言,是不錯的選項,當社會仍未恢復元氣,作為惠民措施,還是可以延續,既錦上添花,也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