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不震)外勞掌廚的食肆  聶風

 澳門近年來食肆林立,各式各樣的菜式讓人目不暇給,而在這當中很多都是外來的菜式,澳門人本身接觸此類的食物也許是這十多二十年來的事,然而,在這五光十色的美食世界裡,由外勞掌廚的食肆往往被貼上某種標籤,彷彿他們的手藝總帶著一絲異鄉的生疏與距離。但我想說的是,這樣的看法或許只是我們內心的一種偏見,一種對未知的誤解。除非是曾經親身試過了那店口味真的「走了樣」,那自然亦作別論。

 在烹飪的世界裡,沒有地域的界限,也沒有身份的隔閡。澳門人、外省人、外國人,都可以是優秀的廚師,都可以用他們的雙手,烹飪出令人垂涎的美食。重點是他們身處的食肆環境如何,以及他們是否用心對待每一道菜。像以土生菜出名的利多,光顧時不難發現很多時都是由菲律賓籍的廚師主理,但味道上還是可以的,或者他們亦有用心學習,用心烹飪,將家鄉的味道與本地的食材,加上澳門菜的精髓(其實亦是一種大雜薈),從而創造出了一道道令人難以忘懷的佳肴。

 上週,我在南新花園那邊一家叫樂咖啡的吃晚飯,店內除了菲籍的清潔工,亦只見到操普通話的勞工,然而他們煮出來的飯菜卻是新鮮熱辣,味道不差。但平日為何有些店說用了勞工後反而讓食物質素變差呢?有朋友亦在那類店打過工,說很多店主平日都靠著外勞看店、出入賬亦依賴著電腦、電子結賬,平日都不會到店作出品監控,所以作為食肆靈魂的食物,又怎能在這種的監管和品質控制下保持水準?君不見幾多大酒店用的都是外勞廚師,但他們都是業內有名氣,有水平的,同樣不是本地人,卻能抓得住食客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