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小話兒)從參賽者到成為評審    陸奧雷

二十七年前,我第一次獲得寫作獎項第一名,就是這讀後感徵文比賽。一九九七年第三屆比賽的頒獎禮在一九九八年一月舉行,當年的會場南光大廈二樓佳樂宮餐廳已經不存在了。在那個還沒有移動網絡的年代,活動現場只有大會攝影和記者在拍照,照相機、手機不是人人有,而且手機沒有拍照功能。就這樣,除了獎座我一直留着,照片也是到二零一三年澳門基金會在網上推出歷屆資料回顧平台,我才從剪報中看到現場大合照,然而個人頒獎照還是一直沒找到。

今天心血來潮,決定趁機會在活動結束後模擬當年,「翻拍」一張二十七年前該曬出來的照片──要說文學獎項有登頂其實也就兩次,一次是吳志良博士頒的,另一次是時任行政長官崔世安頒的,就兩個。以前是去照相館曬膠卷,現在是朋友圈曬生活。二十七年前的高中一理科生,後來醉心寫作本科主修文學,回頭看這讀後感徵文比賽可謂影響一生。

幾年前,我當起初中組評審,以另一個角色回到了這舞台,今屆第二十九屆,也就是從我得獎的二十七年後,我當上我當年得獎的組別、高中組的評審……月初在北京,新相識的文友看完我的簡履後說我是標準科班出身的文學人,今天再想深一層,大學讀中文系還在其次,我認為超正統的「澳門文學」科班出身,可能都像我一樣:經過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和澳門文學獎兩道關卡洗禮,自小以《華僑報》、《澳門日報》為舞台發表作品,最後堅持下來,一步一步在澳門文學的資料庫中留下腳印。(第二十九屆澳門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記‧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