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鏡人語)談澳門大橋   王匡政

近日特區政府宣布,將第四條跨海大橋命名為「澳門大橋」,消息在網上引起討論,被網民訕笑不止,劣評如潮,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政府高調舉辦大橋的徵名活動,根據官方資料顯示,活動吸引到五千七百零三位市民參加,建議名稱有近一萬五千個,經評選委員會選出五個建議名稱,包括「澳門大橋」、「新城大橋」、「鏡海大橋」、「銀禧大橋」及「濠江大橋」,而政府最終將跨海大橋命名為當中最普通的名字,當然令網民大跌眼鏡。

二、普通不打緊,最重要是名字可以反映出當下建橋的背景、時代、歷史或地理位置等元素,第四橋是連接氹仔北安與新城A區的跨海大橋,名字不論是叫「北安大橋」、「新城大橋」,甚至取兩者結合為「新北大橋」、「新安大橋」,都能使名字具備地域性的內涵,像是港珠澳大橋和本澳的西灣大橋,就是以連接點及地理位置來命名。反觀「澳門大橋」的內涵,除了反映該橋位於澳門之外,難以令市民聯想到其他意義,而且該橋非為澳門建立的第一座跨海大橋,將其命名為「澳門大橋」,其又有何特別之處,能冠以「澳門」之名?當中「澳門」所代表的語境難以令人理解,與現實環境結合來看,名字更是顯得不倫不類,反而以「鏡海」、「濠江」為大橋命名,尚能反映本澳的歷史別稱。

大橋命名事小,但事件影響政府形象事大,花費公帑舉辦的徵名活動,初推時受到市民熱烈歡迎,大家能夠共襄盛舉本應是一樁美事,但最後命名卻落入如此俗套,實在令人啼笑皆非,一盤好棋竟也能下得如此稀爛,也是市民始料未及。直至這一刻,筆者還是希望政府能懸崖勒馬,從善如流,為第四橋選擇一個適合它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