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吃瓜群眾,南京紅姐的「千人斬」事件沒理由能裝作不知,但作為男性,又覺得嘔心和荒誕,上千名男子明知可能是騙局,卻仍前赴後繼,是從我已知的世界中,根本不可能想像的。這背後除了情感空虛,更藏着「沉沒成本」的魔力,正如入面最經典的台詞:「來都來了」,不繼續豈不吃虧?
紅姐的「客戶」們像極了旅遊時痛苦思考買票的遊客。明明這種古蹟在澳門隨處可見,但「來都來了」,不進去豈不是白坐飛機,白白浪費幾小時的交通成本?經濟學說中,理性的人該無視沉沒成本,可人性偏偏執著於「已經付出的」時間、金錢,甚至尊嚴。紅姐的受害者們或許心想:既然都赴約,又帶上生油牛奶西瓜,總不能空手而歸。於是,錯誤越滾越大。
這種心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戀愛多年發現對方是渣男,卻因「多年感情」選擇原諒;去到自助餐,明明已經飽肚,但因為「錢都花了」,於是不斷往口中硬塞食物。沉沒成本就像沼澤,越掙扎陷得越深。電影院裏,明知是爛片,卻因已付的門票而熬到散場,結果越看越氣,更加額外浪費了九十分鐘。
紅姐事件最諷刺的是,情緒價值成了「止損」的幌子。那些男子未必真信紅姐的溫柔,只是不甘心承認自己「白跑一趟」。沉沒成本的可怕,在於讓人為過去的錯誤買單,卻錯過未來的可能。如何跳出陷阱?人又不如禽獸,好像四腳蛇,懂得脫尾逃生;甚至是野狼,若被捕獸夾困住,寧可咬斷腿也要脫困;但色狼嘛,卻不如自然界的狼,有色膽卻無離開的膽。
止損不是懦弱,而是清醒。若紅姐的「客戶」能真心對待自己的審美眼光,多些灑脫,一定能夠及早喊停,不至於社會性死亡、損失整個家庭、移居別處。「來都來了」的下一句,不該是「將錯就錯」,而應是「及時回頭」。
不作死便不會死,誰叫你做壞事,一臭便是天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