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窗一扇)爸爸不應缺席  阮玉笑

 有團體因應父親節,進行了以「父親壓力與親子關係」為主題的調查,結果顯示,有逾六成父親認為壓力偏高,其中逾一成五瀕臨高壓邊緣,壓力來源前三位依次為經濟、職場、家庭,且近四成父親表示與妻子、子女每日相處溝通時間少於一小時,有四成六被訪者表示較少陪伴家庭的原因是工作應酬,有兩成被訪者慨嘆子女從來沒有與他們談心,在溝通方式上有三成五受訪者平日多以電話短訊等方式與子女溝通。親子溝通不足如何補救?有專家指出,取決於爸爸是否有「心」,也關乎到配偶是否願意適時「退位」。

 對於女性來說,一旦成為母親,孩子的教育問題就是她們最關心和最焦慮的問題。在今天的澳門社會,母親對孩子教育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遠超父親。然而父母親的角色並非對立,一個健康家庭,必須要有一個願意承擔的爸爸。香港一個專門教男士怎樣做爸爸的非牟利機構負責人指出,很多爸爸在家庭的參與度都不足夠。媽媽的天性一定以子女的福祉為先,當丈夫不做,她就會自動補位。可是,每當爸爸向後退一步,便意味媽媽需要向前走多一步,最終形成惡性循環,日子久了,這些家庭的爸爸便慢慢變成「缺席爸爸」,當爸爸長期在家庭缺乏影響力時,對孩子的成長並非好事。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專案專家高嵐教授在澳門作《親子溝通──孩子獲得成就的基石》的公開講座上講到:親子關係是每個人來到世間的第一個關係,親子溝通的品質決定著孩子的發展與成就。親子溝通對語言發展、人格形成、社會人際關係之影響重大,尤其是人際關係方面,良好親子關係中感受到被愛、被需要、被欣賞、被接受,奠定了孩子與他人之間良好的適應基礎,家庭溝通不良的孩子長大後不易相信別人,不善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誠然,孩子零至三歲,是尊重與支持孩子發展性需求的主要時期,這個期間母親的作用大於父親,但七至九歲前後,是孩子建立學習與交往規則的關鍵期,孩子與父親的交往與溝通,是他們獲得權威、尊嚴、尊重、力量和智慧的泉源,這個階段父親的角色不可或缺。父親們,你有否缺席? ◇   (逢週二見報,歡迎回應hataruan@yahoo.com.hk)